“双减”有质保 减负不减质
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
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小学部成立“双减和课后服务质保中心”,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整体全面的规划,提炼出闭环管理模式、基础课程+多元个性课程及全方位评价反馈模式,以更加多样更加适切的教育服务供给满足学生多方面兴趣需求,推动学校课后服务进入2.0时代。学校针对学生和班级数多的情况,因地制宜,采用“滚轴式送课”的方式运行,每周4次常规内容与1次特色课程结合,周一至周五滚动呈现。同时,对学习时间进行1+2+1分段,采用40分钟课程、5分钟室内操及劳动、5分钟欢乐点心、40分钟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“质保中心”组织全体教师集智研修,有条不紊,凝心聚力,力求全面推动“五项管理”“双减”政策和课后服务等工作有效落地,构建新的教育生态。
为“心”赋能 助力“双减”
古田县黄田中心小学
“双减”方案实施以来,为帮助学生适应新政策在作业、考试、评价等方面的变革,古田县黄田中心小学开展以“阳光心理,健康成长”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助力“双减”。一是沙盘游戏,治愈心灵。让孩子们在沙盘游戏中释放自我,获取正能量。心理健康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,形成学生健康档案,各类学生的情况在档案中予以标注。二是心理团辅,疏导解压。心理咨询室教师以学生健康档案为基础,精心设计疏导方案,围绕优化情绪、增强自信、疏导减压等方面分类开展团辅活动。三是心理课堂,助力“双减”。学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,教师和学生探讨“双减”之后有关学习方面的变化带来的不适感因素,鼓励学生调整心态,积极应对。
作业日公示 减负又增质
屏南县古峰镇第二小学
屏南县古峰镇第二小学将作业减负纳入“双减”工作台账,制定作业管理方案,建立作业总量调控和监督制度。加强对单元集体备课和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,创新作业类型,坚持因材施教,设置提优补差分层次作业。每个班级设置“作业公示栏”,每天公示相应学科的作业内容和时长,要求学科教师统筹协调家庭书面作业,累计完成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长。所选作业必须体现代表性、发展性、基础性、层次性,不布置学生已经掌握的、机械重复的作业,不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,不布置难度过大的作业,杜绝布置惩罚性作业。
学海闯关显本领 趣味游考乐中学
周宁县狮城第二小学
为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,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,周宁县狮城第二小学以趣味游考代替传统考试,在小学一、二年级开展“学海闯关显本领 趣味游考乐中学”趣味活动,变传统的考试模式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游考活动。游考活动集综合性、趣味性、探究性为一体,融合了语文、数学、道德与法治、科学、音乐、体育等学科,分别设置十个闯关环节,通过闯关加星的方式来评定学业等级。设计了“魔法宝箱我来抽”“火眼金睛我来拼”“长长绳子我会跳”“玩转动物成语”“我是小小演奏家”“我是优秀的少先队员”等多个版块。每个版块都有基础星、提高星和挑战星三个不同层次供学生自主随机选择,教师根据学生选择和完成情况,以加星的方式给予认定。学校优化评价方式,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多样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,减轻学生课业负担。
利用音乐社团 传唱红色歌曲
寿宁县第四中学
为了推进“五项管理”和“双减”工作落地见效,寿宁四中充分利用学校特色教育的优势,组织音乐教师开展音乐社团活动,让孩子们在课后服务时间传唱红歌,领略红色歌曲的魅力,身心得到放松,心灵得到陶冶。“日落西山红霞飞,战士打靶把营归……”“东方红,太阳升,东方出了个毛泽东……”“那是一个春天,有位老人……”一首首脍炙人口、激情澎湃的红色歌曲传遍校园的角角落落。红歌传唱让学生幼小的心灵一次次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洗礼,坚定了他们爱党爱国的信念,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不畏困难,顽强拼搏,努力学习,报效祖国。
校馆合作 为“双减”助力赋能
福安市实小集团龙江校区
为了形成“小学校大教育”的学校教育新主线,福安市实小集团龙江校区与福安市五大馆合作共建,有效拓展课后服务半径,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为“双减”助力赋能。一、档案馆里长见识。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、查历史、阅古籍、访名人。档案馆日,邀请档案馆馆长到学校与师生开展“档案管理”等研讨活动。二、文化馆里巧助力。组织师生参观文化馆,了解文化馆功能和福安文化传承与发展,开展“校馆联动 智力闯关”互动活动,助力学校四点半社团活动。三、博物馆里见乾坤。雏鹰假日小队走进博物馆,参观馆藏文物,聆听文物保护介绍,丰富学习内容,坚持在馆里举办雏鹰秀场、文物保护专场论坛等。四、图书馆里师生乐。借助图书馆“书香伴童年”阅读推广平台,定期由教师开展新书推荐,指导师生共读,分享阅读收获。还联合开展“百年风华党旗红 校馆共建书香浓”读书活动。五、纪念馆里有传承。在纪念馆举办红色讲解员培训、“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闽东精神”参观、馆长作主题报告等活动,培根铸魂,启智润心。
在“减”的同时增运动强体质
柘荣县第四小学
柘荣县第四小学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以体育教育为支点,通过多样化的体育课程,趣味性的体育活动,课内与课后、小课和大课、学——练——赛结合,让体育运动成为校园别样的风景,“每天运动一小时”的理念在“双减”后的校园得到更好落实,也让学生在“减”的同时,有更多时间参加更丰富的体育运动,释放身心、增强体质。一、“四小”的一天从运动开始——“旋风跑”“不倒森林”“手脚并用”“摸石过河”“车轮滚滚”……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早晨运动的快乐。二、“四小”的体育课以赛事为依托——单项技能比赛、运动对抗循环赛、春季运动会等,每周一次的赛事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了目标,体育运动有了动力。三、“四小”的体育社团充盈课后服务——设置了乒乓球、篮球、足球、健身操、拉丁舞、旱地冰球、散打等8个体育运动社团,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运动,多元体育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运动需求。
挖掘课程资源 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
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
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灵活用好“校内+校外”场地师资资源与社会资源,积极探索“普惠课程+个性课程”模式。一是以作业辅导课为依托拓展普惠课程。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、完成作业,对个别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答疑,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拓展,做到学生书面作业不出校,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达到了为家长减负的目的。二是以多彩精品社团为载体打造特色课程。学校以校本项目和引进项目两翼齐展模式,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开设了24个校级精品社团特色课程,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,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,真正实现向美、向善、向上、向真、向新的多元融合体验,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。三是以社区学习共同体为模式建设共享课程。学校鼓励各年段、各班级推行“社区学习共同体”模式,即让就近而居的班级伙伴组合成立“社区萌团”,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各类研学实践活动。目前,已探索出“寻访社区老街巷访文化课程”、“红色文化课程”、“家庭实验室课程”等新形式课程,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等能力。
落实四个“增强” 促进健康成长
霞浦县实验小学
霞浦实小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加强学校体育、艺术、劳动、心理健康教育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(一)增强学生体质。学校充分发挥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”特色学校优势,组建男、女足球队,成立了6个足球特色班,经常性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上千人。(二)增强艺术素养。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,在“四点半托”时间段,开设了8个艺术社团,为课后服务注入新鲜血液,参加艺术社团学生达600人,让学生受到更丰富的艺术熏陶。(三)增强劳动技能。印发《霞浦县实验小学学生家务劳动指南》,进一步增加劳动课程供给,结合劳动教材开设种植、家政等课程,协调林业局、社区、河长办,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基地开展活动,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与技能。(四)加强心理辅导。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,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师生开放,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、国旗下讲话、走进开心聊天屋、开展快乐心启航心健社团活动等途径,扎实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。
作业评价多元 助推“双减”落地
宁德市华侨小学
宁德市华侨小学优化学生作业批改方式,多措并举实现作业评价方式多元。书面作业实行等级三评制度,一评作业的正确率,分“A(优秀)、B(良好)、C(合格)、D(待合格)”四个等级;二评作业态度与习惯;三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校本练习采用“预+提+辅”模式,学业素质测评练习倡导“基础+提升+拓展”模式,实行等级+N的三级评价,同一张学业素质测评练习有“A+A+A”“A+A+B”等多种评价方式。学校依托《足迹》成长评价手册,让学生、家长、老师共同评价作业设计、布置、批改等环节,多方联动,多元评价。学校还尝试“免作业券”。“免作业券”由学生申请、班主任签发。学生根据当天身体原因或学习状况写明申请理由,班主任视学生情况按“全免”、“部分免除”、“单科免除”等区别签发,该方式也可作为对学生的奖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