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基础教育 > 义务教育

【教苑风采】福鼎实小打造“融·创”教改特色

发布时间: 2023-02-15 09:34 来源:宁德市教育局
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

福鼎实验小学被列为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创建校,该校以跨学科创新融合实践为主题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整合多元课程目标,打造“融·创”教改特色,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多维增值。 

“三化”呈亮点

*课程体系整体化:重构“三级四维”融创课程体系

创设“融·创”主题校本课程。从“基础性课程”“综合性课程”“特长性课程”“探究性课程”四个方面开发,形成“融·创”课程总体框架。努力挖掘课程文化,紧扣“融·创”教育主旨,促进学科跨界融合。把教师培养和课程建设、融合创新紧密结合起来,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,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。

*教学模式特色化:构建“六环”融创教学模式

集中力量开展“项目式统整”研究。多学科跨界联研,   “精专”同一项目,多科同“研”,集思广益,取长补短,互学互鉴,助力各学科的研究和发展。多学科教研人员参与主题项目开发,提炼“想象提问、讨论与计划、创造与制作、测评与提升、分享与展示、反思与总结”六环一体式融创教学模式。

*发展范式“拔节”化:形成“1+X+1”融创发展范式

教师发展:“1”是激活每一个教师教研积极性;“X”即形成融合探究、和而不同的教研品质;“1”即追求深度探索的教研境界。学生发展:围绕“1”个中心 (高效课堂) ,“X”即多种学习与思维方式,使每一个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自由发展。学校发展:第1联动片区协同发展,融合“X”所学校的资源,互学互鉴,促进区域内每一所学校教学教研品质的提升。

 

“四维”显成效

*学生成长——小荷才露尖尖角。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显著提升,在各类活动中大放异彩。学校代表队多次在各类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。

*教师发展——满架蔷薇一院香。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重构创生者,由学科独立转向协同推进,专业能力稳步提升,教学教研硕果累累。在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大赛、一师一优课等比赛中,先后荣获35个全国一等奖、42个省级一等奖、46个市级一等奖,其中连续六届包揽了宁德市新媒体新技术大赛所有学科冠军及103个县级一等奖。

*学校发展——穰穰满家收获丰。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,小学四至六年级迎接省地市质量监测成绩在同类学校名列前茅。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,编著了《爱心榕下育贤人》,完善“育贤教育”文化。学校获省、市级荣誉十多项,被确定为“福建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”。

*辐射推广——星星之火喜燎原。与“中国扶贫第一村”赤溪小学开展“互联网+教育扶贫”常态化应用模式,在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信息化展示会上展示交流成果;与福州钱塘小学、福清滨江小学、福宁霞浦小学、福安八一小学组成“五福”联盟共同体;为云南、莆田、泉州校长团跟岗班服务指导;结对帮扶近百位青年教师,举办近百场联动式跨界教研,助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
“六方”推运行

学校构建“123456”“融·创”运行方式

*一个主题: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,适合学生全员参与,又覆盖不同学科内容的福鼎地域文化为载体,作为教改实验班的主题项目内容。

*两个团队:每个教改实验班级配备一个主指导教师,一个助教,组成了两支互为递补的课程团队。

*三个步骤:首先给学生发布课程海报,接着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并填写数据,最后凭选班卡进班学习。

*四个单元:以每周三下午第 2-3 节为一个活动单元时间,以四个活动单元为一个课程周期。

*五个领域:校本课程以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、数学五大领域为要素,以一个主导学科为中心,通过关联学科构建课程体系。

*六个载体:主题引领,不同内容重融合;学科深耕,多要素助本位;专题定点,跨段螺旋探异同;项目整合,全科培养科研发展;跨域联研,强弱对接求均衡;五福联盟,共研共融乐分享。

 

(初教科供稿) 

附件下载: